代理品牌
BRAND
华体会app下载入口
河南广播电视台13件作品拟获第35届中国新闻奖

根据中国记协发布的第35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统计,河南广播电视台一共有13件作品拟获奖,其中一等奖1件、二等奖2件、三等奖10件。
这些拟获奖作品,涉及多个奖项类别,国际传播有3件。这13件作品中,10件为河南广播电视立作品,3件为参与或联动作品。
作品介绍:为探寻年度热点、聚焦年度人物、刻画时代精神,河南广电特推出《追光2024》。节目邀请全国范围内的标杆式、代表性人物倾情演讲。他们都与习的关切息息相关,他们的故事既有鲜明的个人标签又有深刻的时代符号,既有典型性又有普遍性。从英雄连队的英勇无畏到文博研究员的执着守护,从海底工程师的精准对接到偏远地区支教老师的坚守奉献,全景式刻画了一幅中国人奋进的群像。
作品介绍:在习文化思想提出一周年、文艺座谈会讲话十周年之际,河南广播电视台重磅推出五期系列报道《文明中国说》,聚焦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以“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应用为主题视角,从汉字、战国棘轮、豫剧、汉服、茶文化载体切入,见微知著,给予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以全新解读,展现其之于当代、之于世界的精神价值。
作品介绍:2019年习视察敦煌莫高窟时强调其文化价值。《青听》推出“敦煌少女”常沙娜:我永远不会忘记我是敦煌人。她一生致力于敦煌艺术,将其融入现代生活,推动中国推动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本期节目的策划、采访及后期剪辑制作都紧紧围绕着传承敦煌这一艺术宝库背后的人物故事,挖掘了采访人物真实的情感与心声。在形式上,节目以纪录式访谈、自述、短片等方式展现中华文化在人类文明互鉴交流中的作用,而“根脉”正是推进结合的深厚底蕴。
作品介绍:2024年全国两会,记者在大巴车上采访小麦专家茹振刚代表时,偶然获悉其与五位代表计划在人民大会堂前拍张合影。记者敏锐捕捉到这一看似寻常的约定背后有着更深的新闻价值:这六位全国人大代表都是全国顶尖小麦育种专家,分别来自河南、河北、四川、山东等农业大省,合影背后是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生动注脚。记者迅速确定以双线叙事结构展开报道:主线聚焦合影过程的温情细节,辅线穿插采访,阐释小麦育种对国家粮食安全之重要。全程跟拍记录下茹振刚与其他代表互换小麦种质资源的珍贵画面,将一粒种子承载十年科研坚守的深意具象化。
作品介绍: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红旗之下》历经10个月精心打磨,从2024年初创意论证到金秋十月成片亮相,摄制团队跨越四季,以匠人之心记录时代脉搏。全片分为《升旗》、《登攀》、《夺冠》、《和鸣》、《龙飞》五大华章,通过开国大典亲历者、珠峰登顶第一人、奥运金牌教练、乡村振兴带头人、大国重器工程师等五位时代见证者的生命轨迹,以微观视角勾勒出75载家国同频共振的壮阔图景。
作品介绍:2019年9月18日,习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座谈会,黄河流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从讲话要求出发,河南广播电视台策划了纪录片《大国水网》,被省委宣传部列入全省重点文艺项目。纪录片《大国水网·黄淮篇》以新颖、新鲜、新锐的视角,将大国调水工程进行了跨越时空的链接,对生态文明建设成就进行了生动阐述。节目以递进式逻辑架构,生动讲述新中国的治水之路和新时代的生态保护成果。在节目制作的步骤中,坚守政治正确寓于历史正确之中,努力找到新时代和普通人的交叉点。以此架构节目时空维度,使节目更具时代性、新闻性和观赏性。
(江西广播电视台、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广东广播电视台、河南广播电视台、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南广播电视台、广西广播电视台、贵州广播电视台、云南广播电视台、四川广播电视台、重庆广播电视集团、青海广播电视台、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宁夏广播电视台、赣州市融媒体中心、于都县融媒体中心)
作品介绍:采编团队以历史纵深与现实观照的双重维度,以展示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大历史与现实意义为主线,从于都河上的五座桥梁、“半条被子”续写的鱼水新篇、贵州因“红色文化+科技”出圈的“红飘带”、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等一个个可感知、可触摸的体现长征精神的故事,勾勒出一幅跨越时空的长卷,既有地域特色与精神共鸣的交融,又有历史厚重与时代脉搏的同频共振,让长征精神的展现更加立体。
作品介绍:在传统纸媒普遍收缩的背景下,《阳光少年报》以青少年垂类新闻产品为定位,积极探索,开辟报纸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新路径,赢得了业界广泛关注,被称为“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创新发展的重要案例”。应《中国记者》杂志约稿,论文作者以《阳光少年报》为典型案例,在实践层面对传统报业路径创新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该作品的创作,着眼媒体深层次地融合国家战略背景,立足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从守正与创新的内在逻辑出发,重点提出了媒体应当具备的两个层面的核心能力,即新闻主业产品力和网络阵地融合力。以此为主线,作品分别从如何坚守新闻主业和客户的真实需求、怎么来适应网络化生存、企业长远发展的策略抉择三个层面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作品介绍:2014年3月,习将兰考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联系点。十年间,兰考牢记嘱托、不负期望,把“联系点”建成了“示范点”。兰考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大象新闻推出了《花开又十年》系列微视频,生动呈现十年来兰考城乡的巨大变化。主题视频《北纬34°50′50″》以独特的卫星视角,见证兰考十年间的沧桑巨变;《“秦寨的决心”如何找回?有“法宝”!》聚焦党建引领,探寻发展动力;《“幸福哥”遇上“幸福河”,日子好起来了!》紧扣黄河流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讲述百姓生活变迁;《小作坊到大产业!十万人的“财富密码”》着眼特色产业,揭秘致富之路;《吃上了“阳光红利”!村里藏着“秘密武器”》关注绿色能源革命,展现科技赋能乡村。
作品介绍:《不以山海远》标题取自在外交场合经常引用的一句古语:“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节目聚焦近年来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民间友好与民心相通的动人故事,积极做出响应国家领导人关于增进中外人民友好关系的倡议,以“和平共处五项根本原则”发表70周年为契机,通过展现跨越山海的民间友谊故事,来传递新时代的新外交理念和新友谊。“时间跨越山海,友谊地久天长”,节目取材全球,在比利时、日本、塞尔维亚、老挝、巴布亚新几内亚、美国等多地拍摄,制作周期近一年,展现了中国与全球在人民至上、现代化建设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议题上的共鸣与合作。不同于诸多重大主题视频的恢弘叙事,该系列采用第一人称讲述,鲜活生动,亲切可感。
作品介绍:作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电视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广播电视台,克服经费少、人员少、设备少等困难,及时聚焦中国第一个藏族奥运冠军切阳什姐的非凡历程,深入挖掘其背后不为人知的奋斗故事。从她在青海高原艰苦训练的起点,到一次次在国际赛场上的拼搏,直至最终站在奥运最高领奖台的荣耀瞬间,全方位展现其坚韧不拔、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
作品介绍:该纪录片以“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背后的人物故事为载体,采用“三幕式”结构,通过“火腿、奶酪、葡萄酒”三个篇章,分别讲述“友谊、发酵、机遇”故事,共同指向中法文化交流互鉴以及机遇中国的主题,献礼中法建交60周年。该记录片历经3个月的策划、前采、勘景,选出了11个具有跨文化背景的拍摄对象,拍摄地点跨越中法两国十几座城市,运用沉浸式和体验式的影像表达,把美食与人类共通情感及价值相连,最终在2024年12月中旬制作完成,于新媒体端首发。
作品介绍:节目在时间跨度上,从两亿年前讲,地理纬度上,从沧海桑田讲,让故事在经纬度上有了极度的拉伸,揭示了这块土地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性,节目讲天时,讲地利,铺垫之后讲人和,最终又把天、地、人归结为一个“中”,给外界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河南,让大家对三夏、对麦收、对河南以及整个中国粮食有了更纵深、更立体、更高维度的认知。记者深入一线,和权威专家沟通核对海量数据和文章措辞,和百姓在田间地头算账做调查,使得节目文案详实有细节、有感情,此外画面设计精良,音乐和歌词更是对节目起到了升华作用,三维动画、数字特效等手段的加持,让节目表达更直观生动。